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frame和iframe的区别

frame和iframe的具体区别,总结如下:


1、frame不能脱离frameSet单独使用,iframe可以;


2、frame不能放在body中;如下可以正常显示:




<!--<body>-->

<frameset rows="50%,*">

<frame name="frame1" src="test1.htm"/>


<frame name="frame2" src="test2.htm"/>

</frameset>

<!--<body>-->


如下不能正常显示:



<body>

<frameset rows="50%,*">

<frame name="frame1" src="test1.htm"/>


<frame name="frame2" src="test2.htm"/>

</frameset>

<body>

3、嵌套在frameSet中的iframe必需放在body中;如下可以正常显示:




<body>

<frameset>

<iframe name="frame1" src="test1.htm"/>


<iframe name="frame2" src="test2.htm"/>

</frameset>

</body>


如下不能正常显示:



<!--<body>-->

<frameset>

<iframe name="frame1" src="test1.htm"/>


<iframe name="frame2" src="test2.htm"/>

</frameset>

<!--</body>-->


4、不嵌套在frameSet中的iframe可以随意使用;

如下均可以正常显示:



<body>

<iframe name="frame1" src="test1.htm"/>


<iframe name="frame2" src="test2.htm"/>

</body>




<!--<body>-->


<iframe name="frame1" src="test1.htm"/>

<iframe name="frame2" src="test2.htm"/>


<!--</body>-->

5、frame的高度只能通过frameSet控制;iframe可以自己控制,不能通过frameSet控制,如:



<!--<body>-->

<frameset rows="50%,*">

<frame name="frame1" src="test1.htm"/>


<frame name="frame2" src="test2.htm"/>

</frameset>

<!--</body>-->



<body>

<frameset>

<iframe height="30%" name="frame1" src="test1.htm"/>

<iframe height="100" name="frame2" src="test2.htm"/>


</frameset>

</body>

6、如果在同一个页面使用了两个以上的iframe,在IE中可以正常显示,在firefox中只能显示出第一个;使用两个以上的frame在IE和firefox中均可正常


以上代码在IE7和firefox2.0中测试。

2009年5月2日星期六

实现turbocms等内容管理系统中的自动上传图片的功能

我在网上找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个功能有好多人在找,不知道他们都是怎么完成的,我先说说我的思路;
基本思路:
1. 从网上复制来的html代码,就按javascript正则表达式获取fckeditor的图片地址中所说的获取到图片的url,然后下载到本地,然后在上传到服务器(没有使用远程服务器端下载是因为本地能访问的图片可能是局域网的内容,外网不可能访问到)。
2.从word复制来的图片,也是javascript正则表达式获取fckeditor的图片地址获取到url,然后上传到服务器上。
目前证明本思路完全可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javascript正则表达式获取fckeditor的图片地址

首先声明我用的fckeditor的版本是2.5.1,其次还要说我的正则表达式是刚刚学的,可能代码还有些问题,需要优化,希望看出问题的各位能不吝赐教,谢谢。上面很罗嗦,不过还是要说。
终于要开始正题了,在fckeditor中获取图片地址,要分n种情况,
  1. 1,纯html标签;
  2. 2,word复制过来的数据;
  3. 2.1 在ie中使用;
  4. 2.2 在firefox种使用;
先从fckeditor中得到html,
  1. var oEditor = FCKeditorAPI.GetInstance(contentid) ;
  2. var fckStr = oEditor.GetHTML(false);//获得源代码

对于1的正则表达式是
  1. var reg1_html = /(?:]*src[\ ]*=[\ ]*(?:['"]?)(\S[^'"\ ]+)(?:['"]?\s[^>]*[>]{1}))/gi;
  2. var match = null;
  3. while((match = reg1_html.exec(fckStr)) != null){
  4. //找到每个匹配进行操作。
  5. }
说明:如果match不是null,那match[0] (是零,不是O)就是匹配的整个img标签,match[1]就是src的值;这里用了捕获组和非捕获组,所以match[1]才是src的值,写博客的时候才想起来,这里面有疏漏,并没有使用分组命名,这完全是受了java的影响,因为开始的时候我在java里面使用了,而java并不支持分组命名(据说java7支持分组命名),导致我后来竟然没有加上。

对于2的正则当然要就是:

ie情况下要用到三个正则表达式,不知道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1. var reg1_html = /(?:]*src[\ ]*=[\ ]*(?:['"]?)(\S[^'"\ ]+)(?:['"]?\s[^>]*[>]{1}))/gi;
  2. var reg2_word = /(?:]*\s*o\:href=(?:['"]?)(\S[^'"\ ]+)(?:['"]?[^>]+>{1})(?:<\/v\:imagedata>))/gi;
  3. var reg2_word2 = /(?:]*src=(?:['"]?)(\S[^'"\ ]+)(?:['"]?[^>]+)(?:(?:(?:\/>){1})|(?:[>]{1})))/gi;
这三个是都要验证的。因为情况不同。

在firefox下直接按第一种情况就可以了。

大家应该都懂了,如果对正则表达式还不熟悉,可以看看:

http://open4y.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html
http://open4y.blogspot.com/2009/05/30.html

spring利用javamail,quartz定时发送邮件

spring提供的定时发送邮件功能,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从spring配置文件开始吧:



<bean id="JobServiceImpl" class="com.mdcl.timecard.mail.impl.MailManager"/>


<bean id="projobtask" class="org.springframework.scheduling.quartz.MethodInvokingJobDetailFactoryBean">
<property name="targetObject">
<ref bean="JobServiceImpl"/>
property>
<property name="targetMethod">
<value>sendTimeSheetAlertvalue>
property>
bean>

<bean id="timecardSendMail" class="org.springframework.scheduling.quartz.CronTriggerBean">
<property name="jobDetail">
<ref bean="projobtask"/>
property>

<property name="cronExpression">
<value>0 0 0 ? * 5value>
property>
bean>


<bean id="startQuertz" lazy-init="false" autowire="no" class="org.springframework.scheduling.quartz.SchedulerFactoryBean">

<property name="triggers">
<list>
<ref bean="timecardSendMail"/>

list>
property>
bean>

Java代码:
你讲在下面的代码中找到上面红色标注的那个方法
package com.mdcl.timecard.mail.impl;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x.mail.MessagingException;

import org.apache.commons.lang.StringUtils;
import org.apache.log4j.Logger;

import com.mdcl.timecard.action.BaseAction;
import com.mdcl.timecard.mail.IMailManager;
import com.mdcl.timecard.po.Resource;
import com.mdcl.timecard.service.IResourceService;
import com.mdcl.timecard.util.StringUtil;
import com.mdcl.timecard.util.SystemManager;

public class MailManager implements IMailManager {

SimpleHtmlMailSender messageSender;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MailManager.class);

public void sendMail() {

}

public void sendTimeSheetAlert() {
//获取资源列表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从配置文件获取发件人
String emailfrom = SystemManager.getInstance().getPropValue("emailfrom");
//从配置文件获取连接地址
String wabappurl = SystemManager.getInstance().getPropValue("wabappurl");
String text = "+wabappurl+"'>please add timesheet!";
// 取出所有资源做循环
Resource resource = new Resource();
resource.setEmail("verygoodverypowerful@gmail.com");
list.add(resource);
int i = 0;
for (Resource listElement : list) {
if(StringUtils.isNotBlank(listElement.getEmail())){
messageSender.sendMessage(listElement.getEmail(), emailfrom, "please Add timesheet", text);
logger.info("系统已经通知用户:"+listElement.getName()+"填写本周timesheet 。email:"+listElement.getEmail()+"已经发送成功。");
}
}
}

public SimpleHtmlMailSender getMessageSender() {
return messageSender;
}

public void setMessageSender(SimpleHtmlMailSender messageSender) {
this.messageSender = messageSender;
}

}
IMailManager.java:
package com.mdcl.timecard.mail;

public interface IMailManager {

void sendMail();

void sendTimeSheetAlert();
}
BaseMailSender.java
package com.mdcl.timecard.mail.impl;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mail.javamail.JavaMailSender;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seMailSender {
protected String to;
protected String from;
protected String subject;
protected JavaMailSender sender;//当发送MIMI消息时用到的类

public void setTo(String to) {
this.to = to;
}
public void setFrom(String from) {
this.from = from;
}
public void setSubject(String subject) {
this.subject = subject;
}
public void setJavaMailSender(JavaMailSender sender) {
this.sender = sender;
}
}
配置文件
mail.properties
mail.host=xxxx
mail.username=xxxx
mail.password=xxxx
conf.properties
emailfrom=Emali地址
emailto=Email地址
wabappurl = 填写链接ui

Spring+Quartz定时任务介绍<转>

Quartz是一个Java的定时任务框架,使用它可以方便地实现计划任务,即在某个时间或是每隔一定时间运行一个任务。Quartz的核心是 Job/JobDetail,Trigger和Scheduler。Job/JobDetail即要执行的任务,可以通过实现Job中的execute方 法来指定任务的具体操作。Trigger用于控制一组Job的触发,包括SimpleTrigger和CronTrigger,后者支持一种描述触发时间 和间隔的表达式语言。Scheduler则是控制和管理触发器的启动和终止。

Spring的scheduling.quartz包中对Quartz框架进行了封装,使得开发时不用写任何Quartz和Spring的代码就 可以实现定时任务。Spring通过JobDetailBean,MethodInvokingJobDetailFactoryBean实现Job的定 义。后者更加实用,只需指定要运行的类,和该类中要运行的方法即可,Spring将自动生成符合Quartz要求的JobDetail。

Xml代码
  1. <bean id="scheduledUploadJob"
  2. class="org.springframework.scheduling.quartz.MethodInvokingJobDetailFactoryBean">
  3. <property name="targetObject" ref="storageService" />
  4. <property name="targetMethod" value="batchUpload" />
  5. bean>



Quartz的两种Trigger也被封装成Spring的SimpleTruggerBean和CronTriggerBean。只需进行简单的配置即可:

Xml代码
  1. <bean id="uploadJobTrigger"
  2. class="org.springframework.scheduling.quartz.SimpleTriggerBean">
  3. <property name="jobDetail" ref="scheduledUploadJob" />
  4. <property name="startDelay" value="10000" />
  5. <property name="repeatInterval" value="300000" />
  6. bean>



最后定义Scheduler:

Xml代码
  1. <bean id="schedulerFactory"
  2. class="org.springframework.scheduling.quartz.SchedulerFactoryBean">
  3. <property name="triggers">
  4. <list>
  5. <ref bean="uploadJobTrigger" />
  6. list>
  7. property>
  8. <property name="autoStartup" value="false"/>
  9. bean>

要注意的是上面例子里,我在测试时用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取出的schedulerFactory并不是SchedulerFactoryBean,而是org.quartz.Scheduler的一个默认实现。

Java获取请求客户端的真实IP地址 <转>

无法查看这则摘要。请 点击此处查看博文。

揭开正则表达式的神秘面纱(转)

引言

正则表达式(regular expression)就是用一个“字符串”来描述一个特征,然后去验证另一个“字符串”是否符合这个特征。比如 表达式“ab+” 描述的特征是“一个 'a' 和 任意个 'b' ”,那么 'ab', 'abb', 'abbbbbbbbbb' 都符合这个特征。

正则表达式可以用来:(1)验证字符串是否符合指定特征,比如验证是否是合法的邮件地址。(2)用来查找字符串,从一个长的文本中查找符合指定特征的字符串,比查找固定字符串更加灵活方便。(3)用来替换,比普通的替换更强大。

正则表达式学习起来其实是很简单的,不多的几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也很容易理解。之所以很多人感觉正则表达式比较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的文档没有做到由浅 入深地讲解,概念上没有注意先后顺序,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各种引擎自带的文档一般都要介绍它特有的功能,然而这部分特有的功能并不是我们首 先要理解的。

文章中的每一个举例,都可以点击进入到测试页面进行测试。闲话少说,开始。


1. 正则表达式规则

1.1 普通字符

字母、数字、汉字、下划线、以及后边章节中没有特殊定义的标点符号,都是"普通字符"。表达式中的普通字符,在匹配一个字符串的时候,匹配与之相同的一个字符。

举例1:表达式 "c",在匹配字符串 "abcde" 时,匹配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c";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2,结束于3。(注:下标从0开始还是从1开始,因当前编程语言的不同而可能不同)

举例2:表达式 "bcd",在匹配字符串 "abcde" 时,匹配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bcd";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1,结束于4。


1.2 简单的转义字符

一些不便书写的字符,采用在前面加 "\" 的方法。这些字符其实我们都已经熟知了。

表达式

可匹配

\r, \n

代表回车和换行符

\t

制表符

\\

代表 "\" 本身

还有其他一些在后边章节中有特殊用处的标点符号,在前面加 "\" 后,就代表该符号本身。比如:^, $ 都有特殊意义,如果要想匹配字符串中 "^" 和 "$" 字符,则表达式就需要写成 "\^" 和 "\$"。

表达式

可匹配

\^

匹配 ^ 符号本身

\$

匹配 $ 符号本身

\.

匹配小数点(.)本身

这些转义字符的匹配方法与 "普通字符" 是类似的。也是匹配与之相同的一个字符。

举例1:表达式 "\$d",在匹配字符串 "abc$de" 时,匹配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d";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3,结束于5。


1.3 能够与 '多种字符' 匹配的表达式

正则表达式中的一些表示方法,可以匹配 '多种字符' 其中的任意一个字符。比如,表达式 "\d" 可以匹配任意一个数字。虽然可以匹配其中任意字符,但是只能是一个,不是多个。这就好比玩扑克牌时候,大小王可以代替任意一张牌,但是只能代替一张牌。

表达式

可匹配

\d

任意一个数字,0~9 中的任意一个

\w

任意一个字母或数字或下划线,也就是 A~Z,a~z,0~9,_ 中任意一个

\s

包括空格、制表符、换页符等空白字符的其中任意一个

.

小数点可以匹配除了换行符(\n)以外的任意一个字符

举例1:表达式 "\d\d",在匹配 "abc123" 时,匹配的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12";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3,结束于5。

举例2:表达式 "a.\d",在匹配 "aaa100" 时,匹配的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aa1";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1,结束于4。


1.4 自定义能够匹配 '多种字符' 的表达式

使用方括号 [ ] 包含一系列字符,能够匹配其中任意一个字符。用 [^ ] 包含一系列字符,则能够匹配其中字符之外的任意一个字符。同样的道理,虽然可以匹配其中任意一个,但是只能是一个,不是多个。

表达式

可匹配

[ab5@]

匹配 "a" 或 "b" 或 "5" 或 "@"

[^abc]

匹配 "a","b","c" 之外的任意一个字符

[f-k]

匹配 "f"~"k" 之间的任意一个字母

[^A-F0-3]

匹配 "A"~"F","0"~"3" 之外的任意一个字符

举例1:表达式 "[bcd][bcd]" 匹配 "abc123" 时,匹配的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bc";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1,结束于3。

举例2:表达式 "[^abc]" 匹配 "abc123" 时,匹配的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1";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3,结束于4。


1.5 修饰匹配次数的特殊符号

前面章节中讲到的表达式,无论是只能匹配一种字符的表达式,还是可以匹配多种字符其中任意一个的表达式,都只能匹配一次。如果使用表达式再加上修饰匹配次数的特殊符号,那么不用重复书写表达式就可以重复匹配。

使用方法是:"次数修饰"放在"被修饰的表达式"后边。比如:"[bcd][bcd]" 可以写成 "[bcd]{2}"。

表达式

作用

{n}

表达式重复n次,比如:"\w{2}" 相当于 "\w\w""a{5}" 相当于 "aaaaa"

{m,n}

表达式至少重复m次,最多重复n次,比如:"ba{1,3}"可以匹配 "ba"或"baa"或"baaa"

{m,}

表达式至少重复m次,比如:"\w\d{2,}"可以匹配 "a12","_456","M12344"...

?

匹配表达式0次或者1次,相当于 {0,1},比如:"a[cd]?"可以匹配 "a","ac","ad"

+

表达式至少出现1次,相当于 {1,},比如:"a+b"可以匹配 "ab","aab","aaab"...

*

表达式不出现或出现任意次,相当于 {0,},比如:"\^*b"可以匹配 "b","^^^b"...

举例1:表达式 "\d+\.?\d*" 在匹配 "It costs $12.5" 时,匹配的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12.5";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10,结束于14。

举例2:表达式 "go{2,8}gle" 在匹配 "Ads by goooooogle" 时,匹配的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goooooogle";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7,结束于17。


1.6 其他一些代表抽象意义的特殊符号

一些符号在表达式中代表抽象的特殊意义:

表达式

作用

^

与字符串开始的地方匹配,不匹配任何字符

$

与字符串结束的地方匹配,不匹配任何字符

\b

匹配一个单词边界,也就是单词和空格之间的位置,不匹配任何字符

进一步的文字说明仍然比较抽象,因此,举例帮助大家理解。

举例1:表达式 "^aaa" 在匹配 "xxx aaa xxx" 时,匹配结果是:失败。因为 "^" 要求与字符串开始的地方匹配,因此,只有当 "aaa" 位于字符串的开头的时候,"^aaa" 才能匹配,比如:"aaa xxx xxx"

举例2:表达式 "aaa$" 在匹配 "xxx aaa xxx" 时,匹配结果是:失败。因为 "$" 要求与字符串结束的地方匹配,因此,只有当 "aaa" 位于字符串的结尾的时候,"aaa$" 才能匹配,比如:"xxx xxx aaa"

举例3:表达式 ".\b." 在匹配 "@@@abc" 时,匹配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a";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2,结束于4。
进一步说明:"\b" 与 "^" 和 "$" 类似,本身不匹配任何字符,但是它要求它在匹配结果中所处位置的左右两边,其中一边是 "\w" 范围,另一边是 非"\w" 的范围。

举例4:表达式 "\bend\b" 在匹配 "weekend,endfor,end" 时,匹配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end";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15,结束于18。

一些符号可以影响表达式内部的子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表达式

作用

|

左右两边表达式之间 "或" 关系,匹配左边或者右边

( )

(1). 在被修饰匹配次数的时候,括号中的表达式可以作为整体被修饰
(2). 取匹配结果的时候,括号中的表达式匹配到的内容可以被单独得到

举例5:表达式 "Tom|Jack" 在匹配字符串 "I'm Tom, he is Jack" 时,匹配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Tom";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4,结束于7。匹配下一个时,匹配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Jack";匹配到的位置时:开始于15,结束于19。

举例6:表达式 "(go\s*)+" 在匹配 "Let's go go go!" 时,匹配结果是:成功;匹配到内容是:"go go go";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6,结束于14。

举例7:表达式 "(\d+\.?\d*)" 在匹配 "$10.9,¥20.5" 时,匹配的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20.5";匹配到的位置是:开始于6,结束于10。单独获取括号范围匹配到的内容是:"20.5"。


2. 正则表达式中的一些高级规则

2.1 匹配次数中的贪婪与非贪婪

在使用修饰匹配次数的特殊符号时,有几种表示方法可以使同一个表达式能够匹配不同的次数,比如:"{m,n}", "{m,}", "?", "*", "+",具体匹配的次数随被匹配的字符串而定。这种重复匹配不定次数的表达式在匹配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多的匹配。比如,针对文本 "dxxxdxxxd",举例如下:

表达式

匹配结果

(d)(\w+)

"\w+" 将匹配第一个 "d" 之后的所有字符 "xxxdxxxd"

(d)(\w+)(d)

"\w+" 将匹配第一个 "d" 和最后一个 "d" 之间的所有字符 "xxxdxxx"。虽然 "\w+" 也能够匹配上最后一个 "d",但是为了使整个表达式匹配成功,"\w+" 可以 "让出" 它本来能够匹配的最后一个 "d"

由此可见,"\w+" 在匹配的时候,总是尽可能多的匹配符合它规则的字符。虽然第二个举例中,它没有匹配最后一个 "d",但那也是为了让整个表达式能够匹配成功。同理,带 "*" 和 "{m,n}" 的表达式都是尽可能地多匹配,带 "?" 的表达式在可匹配可不匹配的时候,也是尽可能的 "要匹配"。这 种匹配原则就叫作 "贪婪" 模式 。

非贪婪模式:

在修饰匹配次数的特殊符号后再加上一个 "?" 号,则可以使匹配次数不定的表达式尽可能少的匹配,使可匹配可不匹配的表达式,尽可能的 "不匹配"。这种匹配原则叫作 "非贪婪" 模式,也叫作 "勉强" 模式。如果少匹配就会导致整个表达式匹配失败的时候,与贪婪模式类似,非贪婪模式会最小限度的再匹配一些,以使整个表达式匹配成功。举例如下,针对文本 "dxxxdxxxd" 举例:

表达式

匹配结果

(d)(\w+?)

"\w+?" 将尽可能少的匹配第一个 "d" 之后的字符,结果是:"\w+?" 只匹配了一个 "x"

(d)(\w+?)(d)

为了让整个表达式匹配成功,"\w+?" 不得不匹配 "xxx" 才可以让后边的 "d" 匹配,从而使整个表达式匹配成功。因此,结果是:"\w+?" 匹配 "xxx"

更多的情况,举例如下:

举例1:表达式 "(.*)" 与字符串 "

aa

bb

" 匹配时
,匹配的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 "

aa

bb

" 整个字符串, 表达式中的 "" 将与字符串中最后一个 "" 匹配。

举例2:相比之下,表达式 "(.*?)" 匹配举例1中同样的字符串时,将只得到 "

aa

", 再次匹配下一个时,可以得到第二个 "

bb

"。


2.2 反向引用 \1, \2...

表达式在匹配时,表达式引擎会将小括号 "( )" 包含的表达式所匹配到的字符串记录下来。在获取匹配结果的时候,小括号包含的表达式所匹配到的字符串可以单独获取。这一点,在前面的举例中,已经多次展示 了。在实际应用场合中,当用某种边界来查找,而所要获取的内容又不包含边界时,必须使用小括号来指定所要的范围。比如前面的 "(.*?)"。

其实,"小括号包含的表达式所匹配到的字符串" 不仅是在匹配结束后才可以使用,在匹配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表达式后边的部分,可以引用前面 "括号内的子匹配已经匹配到的字符串"。引用方法是 "\" 加上一个数字。"\1" 引用第1对括号内匹配到的字符串,"\2" 引用第2对括号内匹配到的字符串……以此类推,如果一对括号内包含另一对括号,则外层的括号先排序号。换句话说,哪一对的左括号 "(" 在前,那这一对就先排序号。

举例如下:

举例1:表达式 "('|")(.*?)(\1)" 在匹配 " 'Hello', "World" " 时,匹配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 'Hello' "。再次匹配下一个时,可以匹配到 " "World" "。

举例2:表达式 "(\w)\1{4,}" 在匹配 "aa bbbb abcdefg ccccc 111121111 999999999" 时,匹配结果是:成功;匹配到的内容是 "ccccc"。再次匹配下一个时,将得到 999999999。这个表达式要求 "\w" 范围的字符至少重复5次,注意与 "\w{5,}" 之间的区别

举例3:表达式 "<(\w+)\s*(\w+(=('|").*?\4)?\s*)*>.*?


[出处:http://www.regexlab.com/zh/regref.htm]